木材是論立方賣交易
我不知道具體的價格
我只知道現在市場上木材價格漲得厲害,楊樹的木頭大概在400院一方,松木的可能要1000多,因為現在實施天然林保護,以前林場采林現在護林
前言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木材來自于大自然的樹木,自古就被先人采用作為主要的生活用具,遠古時代就有“鉆木取火”的故事,爾后隨著人們活動的增多變成了很多家具,尤其是明清兩代隨著資本主義萌芽逐漸在東南沿海地區產生,各種國外的硬木也不斷進入國內,今天結合本人多年收藏經驗,與各位分享兩種貴重典型木材:
明代貴重的海南黃花梨一.明代盛行的海南黃花梨
黃花梨產自華南地區的海南,是硬木中很珍貴木材之一,質地堅硬而份量不沉重。色澤沉穩,其表面的年輪紋路為直線絲狀,顏色由淺黃至桔紫,如同黃梨,故由此得名。其清晰華麗的木紋所形成的自然“鬼臉”為佳品,本身還會散發出一種香味。明代工匠們利用此木質紋路的自然特點來制作各種家具,收藏家黃世襄先生在他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上就花了一頁的篇幅來特地描寫黃花梨的。
二.如今出現的相同仿品
但現在市場上出現的一種新花梨木,木色比海南黃花梨淡,木質紋路呆板,但由于價值低,經常用做制成家具來冒充海南黃花梨。所以對此有收藏愛好的人在市場上要格外注意。
清代貴重的小葉紫檀木一.小葉紫檀的過去
這種木材顏色為棕紫色,產地為印度。據說在東漢末年就開始使用,刮點碎末放入酒中就會變成紫色而吸附于杯壁周圍,晉代的崔豹在他的《古今注》對小葉紫檀有如下的描述:
“紫樹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
到了清代早期,紫檀被宮廷所重視,于是派人四處大量采伐,國內僅有的一點資源被弄凈后又派人到國外繼續采。很快在南洋群島的貴重木材搜刮一空。其中很多紫檀木運往國內大多存放于廣州與北京兩地。紫檀大料在清乾隆時期被使用的非常頻繁,故當時就被人們看作是珍貴木材。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許多珍貴的紫檀家具被掠奪至境外,如今散落國外各地的紫檀家具都是在那個時候被侵略者從中國搶過去的,如今部分回流的大件價值也翻了數倍。
二.難以辨別的仿品
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小葉紫檀大多都是小件為主,有的甚至用小件來拼裝大件來達到整體效果,另外隨著價位低廉的非洲血檀的進入國內市場,由于兩者表面紋理、比重與顏色大致接近,很容易混淆起來,而兩者如何區別都要依靠很多先進設備,另外得出的數據都是令人晦澀難懂,難以用固定通俗方法來表達。
結束語總之,海南黃花梨與印度小葉紫檀分別是明、清兩代主要的家具用木,除了這兩種珍貴的木材外,還有烏木、黃楊、紅酸枝與鐵力木等各種硬木,為了能進一步了解這些木材在明清家具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的結構,可以購買相關書籍進行閱讀后即可知曉,同時也希望我的上述觀點對你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不談劑量論毒性都是耍流氓!木材也是同樣的道理。
咱們今天就聊點顛覆你常識的那些木材知識!
越大越貴量產引起質變,木材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常見的一些普通木材,只要直徑夠粗,也是可以賣個好價錢的。尤其是近些年流行的“獨板”板臺,更是越寬越貴。雖然一些木材其本身的質地并不如何優秀,奈何體積太大,規模在那里擺著,擦個色,雕個刻。自行車秒變小摩托!
越形象越貴木材另外一個獨特的存在,那就要數根雕了,只要根材長的象,老鼠也能變大象!
在根雕拍賣市場上,價值千萬的根雕作品也是屢見不鮮,根雕因為其渾然天成的唯一性,在收藏市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越有名的越貴看了之前的一條,一定有人會說,為啥我手里也有很好的根雕呀,可它為啥就不值錢呢?
馬未都馬爺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印象深刻“古董并不是越稀有越貴,而是越有名越貴!”?胺Q經典,為啥那些拍賣的文物越拍越高,有的都能查到上一次的成交價格,依然有很多大佬們以高處好幾倍的價格成交呢?他們真的就是人傻錢多嗎?
既然能有閑錢去買天價古董,就足以證明他們定有過人之處,可為啥連我們這些普通人都能瞅出問題的事,他們還對此一擲千金呢?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或許就很容易理解了。假如你手里也有個雞缸杯,你能賣出一億的天價嗎?顯然是不能的,甚至還會有很多人說你拿的是贗品。人們在意的,只是那只被一個億買下的雞缸杯!不是這個物件值這么多錢,而是這條附帶的歷史信息值這么多錢!另外一個有意思的點在于,這個東西只有在這個買家手里才值這么多錢,在別人那里就不行了。文物的價值很大程度在于這條消息或新聞傳播的范圍大小而定的。
而被人炒上天的各種名貴木材也是如此,不是說它們不值這么多錢,而是這些木材中的溢價比較高,因此要比其他的木材貴上許多。
關注《木雕里的那些事》,學習更多木雕小知識。
上一篇:我想知道楊樹這幾年價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